Экстремальные виды отдыха
Недвижимость. Недвижимость в Одессе. Агентство недвижимости Ланжерон
  • fishexpo20200312 b
  • cfse2020
  • 2019 799
  • sho2020
  • 加入會員
  • 2015600150
  • 活動報導

  • 漁業新聞

  • 漁業輿情

  • 國際漁業新聞

  • 廠商專區

  • 中國漁業新聞


北京工商大學 經濟學院 洪壽
 
  【內容簡介】:我國農業進入戰略性調整階段,農產品批發市場也相應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當前我國農產品供給漢需求存在不均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信息的不對稱性所致,本專題從農產品流通交易方式的角度,重點研究農產品的信息交流和網上交易的實現問題,提出了農產品批發市場的三大類16個電子商務模式。
 
 
  【關鍵詞】:農產品批發市場,信息交易,網上交易,電子商務模式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在許多農產品流通領域,如蔬菜、水果、水產品等農產品批發市場已成為流通的主要渠道,隨著數據信息技術和全球化浪潮為核心的新經濟的到來,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面臨著挑戰和機遇,現正處於控制規模、調整結構、提高效率的轉折時期,本專題從農產品流通交易方式的角度,重點研究農產品的信息交流和網上交易的實現問題。
 
  一、農產品批發市場的信息交流高於其他一切功能
 
  現代化農產品批發市場應具有的功能有信息功能、價格功能、集散功能、加工配送功能、結算功能、展示功能等,其中信息交流功能高於其它一切功能,這是由於批發市場的中介地位所決定的。正如斯蒂格利茨所言,交易費用的最大部分就是交易雙方的信息尋找的費用。
 
  (一)農產品批發市場是生產者、經營者、消費者各方面利益的匯聚點
  農產品批發市場的交易當事人包括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1、生產者包括:(1)眾多分散的2.6億多農戶,其不乏近年來出現的眾多種植大戶,但總體而言規模都比較小;(2)近來黏在農業產業化過程中出現的一些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在打破傳統的批發體制後,這些企業選擇批發市場作為採購原料和銷售農產品的加工產品的重要渠道,在農產品批發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它們的許多農產品加工製成品通過批發市場銷往海外市場。2、經營者包括各類國內農產品的批發商和零售商、以及國外農產品(加工品)的代理近出口商。3、消費者包括城鎮消費者、農村居民。
 
 
  (二)當前農產品供給大於需求,價格持續低迷,農民收入減緩,甚至出現負增長(虧損)
  近5年來,我國連續農業豐收,產品供給充裕(見附表),價格持續低迷,農民收入減緩,甚至出現負增長。具體來說,20年來,糧食、油料、甘蔗、甜菜、水果、肉類、水產品、蔬菜等農產品產量大幅上升,在1999年的產業結構調整中有所下降的只有棉花、甘蔗、甜菜等(附表),在增加供給的同時,有效供給並未有所增加,以及需求方面的不足等多種原因,農村居民人均實際收入增長減緩,甚至種植農民出現虧損現象。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增幅1993年3.2%,1994年5%,1995年5.3%,1996年9%,1997年4.6%,1998年4.3%,1999年3.8%,自1996年以來連續3年農民實際收入下降。原因:一是連續豐收;二是加工轉化和消費水平低,需求沒有隨著增長;三是品種不適銷對路,品質較差;四是出口不旺。我國蔬菜、水果、水產品、肉類等農產品在國際市場有價格競爭優勢,而大多數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沒有價格競爭優勢。甚至在一些地方給農民帶來較大收益的蔬菜、生豬、雞蛋等〝菜籃子〞商品,也出現〝菜籃子〞報喜,菜園子報憂的困境,主要原因是信息不靈。種種情況表明,我國農業進入戰略性調整時期,即由重視產量到重視產品品種、質量效益上來,而農業的戰略性調整離不開即時、準確的信息支持。
 
  (三)政府管理農產品產銷的方式的轉變,更多地利用間接信息引導產銷
  1、政府通過信息發佈會形成引導農民產銷,如浙江等省改變多年給農民下達糧食指令性計畫的方式,變為舉辦供求信息發佈會;
  2、農產品儲蓄的吞吐週轉通過批發市場來完成,如國家儲備糧食、棉花、食糖等農產品的收儲、銷售以及儲備調劑也在逐步探索通過批發市場來實現;
  3、進出口農產品將通過批發市場來實現。這一實現形式現在還沒有真正做到,但是,隨著我國進入WTO後,進出口的農產品會增多,按照國際慣例,進口農產品的分銷應採取國際上通行的拍賣方式,多種經濟成份的交易當事人參與競拍,出口農產品採購也應經過批發市場。
 
  (四)市場信息引導產銷成為主要形式
  1、價格引導--糧食、棉花、食糖、雞蛋、肉類等市場價格開始調節供求;
  2、供求訂單的引導--近兩年出現了〝訂單農業〞,對引導農民生產、鎖定農產品的成本等具有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訂單坑農〞現象。如:一是部份訂單以高價兜售種子為目的;二是有些訂單對產品質量太苛刻,在常規栽培條件下達不到;三是部份鄉鎮在不清楚對方能力和經濟的情況下草率簽訂合同。
 
  二、農產品批發市場網上交易的實現形式
  (一)農產品批發市場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壓力
  1、進入WTO後,我國批發業將進一步對外開放
  在中美兩國1999年11月15日達成的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雙邊協議中規定:2001年1月1日後,中國批發業將對外開放;從2002年開始,外資可以控股批發企業;2003年開始,外資可以在中國組建獨資批發企業。但自1992年我國對外開放零售業以來,一些跨國零售企業在我國採用批零兼營方式,以形成了對我國日用工業品批發的衝擊,實際上我國批發業的對外開放步伐快於政策的對外開放。雖然對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影響不大,但進入世貿組織後,在我國農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的同時,一些國外農產品和外商也將大量地進入中國市場,這必然會對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形成競爭壓力。
  2、我國已形成了以五大市場為骨幹的農產品批發市場體系
  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農產品產量大幅提高,1985年取消大部分農產品的統派購制度,進一步開放農產品市場和流通,已經形成了五大市場為骨幹的農產品市場體系(如下表)。1998年底,我國農副產品交易市場占商品市場的比例達到27.5%,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1996年全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情況
 

類型

市場數(個)

成交量(億元)

農副產品市場

3844

1906

1蔬菜市場

1254

605

2乾鮮果市場

827

294

3糧食市場

461

178

4水產品市場

278

189

5肉食禽蛋市場

231

98
*資料來自《中國國內貿易年鑑1997年》
 
  3、批發市場的傳統交易方式已經暴露出許多不適應
  我國批發市場是在集貿市場的基礎上發育成長起來的,在經營方式上基本上採取攤位式的集貿市場傳統方式,以致存在許多弊端:(1)進場交易的成本較高;(2)供求信息難以及時傳輸,市場的積極地〝引導〞作用不到;(3)交易效率不高;(4)交易量呈下降趨勢;(5)追求單個批發市場的有形規範;(6)攤位式批發市場交易方式已不適應未來發展需要。我國70%的人口在農村,由於農產品市場信息滯後,許多農民在種植結構調整中存在盲目性--〝種什麼和中了怎麼銷?〞這種狀況嚴重制約著農村產業結構調整。
 
  4、農產品〝空賣市場〞現象仍然存在
  至1999年6月止,我國有1300家現貨商品市場建成未開業,835家開業後近3年成交額,已開業的有些批發市場也開始出現交易量萎縮的問題,種種跡象表明,我國批發市場到了非控制總量規模不可的時候了!農產品批發市場情況尤其嚴重,1998年初,國內貿易局就曾指出蔬菜批發市場的總體規模,調整批發市場的結構,在空間佈局上,可重點適量發展產區批發市場和中西部批發市場,在批發市場的類型上,可重點探索糧食、棉花、肉類、食糖等批發市場的建設,配合改革的發展做出貢獻。
 
  當前,農產品批發市場進入戰略轉折階段,〝限制規模,調整結構、提檔升級,發揮功能,產生效益〞已經成為其重要內容。
 
  (二)農產品批發市場的網上交易的實現方式--e-Marketplace
 
  建立e-Marketplace,即農產品批發市場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和數據通信信息技術,採用電子商務模式,為交易當事人提供電子商務交易平台,收取佣金,變被動的中介為積極的中介。具體來說,包括市場內部的數據化網絡平台;市場對外的數據化網絡平台。借鑑國外電子商務的一些模式和近年來我國電子商務的一些模式,特別是近年來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的一些模式,可以歸納為以下三大類電子商務模式:
 
  1、農產品批發市場的一般模式
 
  (1)B to B(Business to Business)模式,即農產品原料供應企業--加工企業;批發企業--批發企業(包括產地批發、中轉批發、銷地批發之間的電子交易);批發企業--零售企業;國內企業--國外企業。企業對企業的電子商務,是當前電子商務的重點,現在已進入發展時期,可以形成產業鍊條,如生產者--商業企業--消費者。可以大量地節約交易成本,提高經濟效益,是我國電子商務的切入點,也是農產品批發市場電子商務的切入點。
 

快速連結

2019 130 fishexpo20200312 s 130X60   img4a88f214c8984     

討論區最新發文

瀏覽蹤跡:   首頁漁業智庫專家論壇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信息交流與網上交易的實現方式
Стройэкогальваника - строительное проектировани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