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共 2 頁
水產試驗所水產養殖組 趙乃賢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養殖系 陳瑤湖
(農政與農情第190期)
一、前言
亞洲水產學會(Asian Fisheries Society, 簡稱AFS)第8屆研討會(The 8th Asian Fisheries Forum, 簡稱 8th AFF) 是亞洲水產學會自1986年起每3年舉行一次的論壇大會,此次在印度西南的Kerala省的Kochi市舉行,時間是2007年11月20至23日。謹就AFS的背景、8thAFF的經過、以及與會心得加以報導。
AFS的成立緣起於來自東南亞包括我國廖一久院士等7位水產科學家於1983年5月在菲律賓的馬尼拉聚會商討醞釀而成,其目的是為積極改善該區域內水產科學家及研究機構的互動及合作。為了涵蓋南至北澳洲,北至東亞,東西橫跨印度洋及西太平洋地區,決定用亞洲來代表該區域。爾後這些科學家又再經過數次集會,終於由重視水產研發的台灣、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澳洲等各國的研究學者,熱心發起創辦事宜,在1984年5月2日訂定憲章而成立了AFS。嗣後於1986、1989、1992、1995、1998、2001、2004在馬尼拉、東京、新加坡、北京、清邁、高雄、檳城, 舉辦第1至第7屆研討會。2007年11月則在柯欽召開第8屆研討會( 8th AFF)。第8屆理事會中將AFS憲章再作修正,釐清其區域擴及亞太(Asia-Pacific)區域,西至土耳其及沙烏地阿拉伯,東至日本,北至蘇俄,南至紐西蘭。
二、AFS的宗旨與功能
AFS成立的主要基本目的有下列3項:
(一) 提倡在亞洲從事漁業與水產養殖研究與發展的科學家與技術人員之間的互動與合作,來互補及分享資訊及發表研究結果。
(二) 宣揚及落實此區域對於水生資源的永續利用、培養、保育、以及發展的重要性的認知。
(三) 鼓勵學會內成立區域分會、專業分會以及各國的水產學會,並且與這些有類似目的的學會、組織及機構進行聯結與合作。
AFS迄今所推動的工作如下:
(一) 提供有效的機制如以亞洲水產期刊及電子報來傳遞漁業及養殖方面的研究及其相關訊息。
(二) 定期舉辦亞洲水產論壇以聚集學者、專家及相關業者,使之能廣泛且有效地討論漁業及水產養殖的相關議題,並發表研發結果。
(三) 提供進一步的機會來召集學者專家舉辦特定議題的研討會。
(四) 提示此區域內重要的漁業與水產養殖的相關議題。
簡言之,AFS的目標及其作法是:提示水產議題、聯繫水產學者、開發年輕學者、提倡全球合作、鼓勵形成聯結網路及藉各種出版品傳遞訊息。在這些前提下,AFS內分別於1985、1986及1994年成立了3個區域分會(Branch),即台灣分會、印度分會及日本分會。並且於1983年及1989年分別成立了兩個專業分組(section),即亞洲水產社會科學研究網(Asian Fisheries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 Section)及魚病分組(The Fish Health Section)。各區域分會及專業分組都分別舉辦多次定期或不定期研討會。如台灣分會於1994年舉辦生物技術在水產養殖的應用研討會,在1999年舉辦第1屆亞洲箱網養殖研討會,在2001年舉辦第6屆研討會;日本分會在1989年舉辦第2屆研討會,在1997年舉辦亞洲水產養殖國際研討會,2005年舉行水產養殖新科技研討會。又如魚病分組每3年辦一次亞洲魚病研討會,已辦了6次,第7次(7th Symposium on Diseases in Asian Aquaculture)即將於2008年6月在台北舉行 (http://homepage.ntu.edu.tw/~daaseven/)。AFS同時也與其他的水產學會,如台灣水產學會、中國水產學會、馬來西亞水產學會及世界水產養殖學會共同出版專書或舉辦研討會,現在與AFS有聯結的相關組織有25個。目前AFS有來自80餘國的3千多位會員,是亞洲最重要的水產學術國際組織。
三、參加會議經過
與會者大多由新加坡轉機前往印度西南部Kerala省之沿岸城市Kochi(又名Cochin),此城之別稱為阿拉伯海皇后,果然風光明媚,姿態萬千。亞洲水產學會印度分會選擇此地召開第8屆亞洲水產學會研討會,甚得亞洲水產學會會長澳洲Chan-Lui Lee及理事們的贊同。
抵達第一天上午由Kerala Agricultual University之College of Fisheries安排,台灣前往與會者中之廖一久院士、博士後研究員Dr、Edward Leano、筆者二人及FAO 漁業與養殖部資深官員 Dr、Matthias Halwart、AFS第5屆會長Dr、Mohammed Shariff 前往Vazhachal高原地瀑布區和當地村民就FAO生態計畫如何協助該社區保育生物多樣化作一現場訪談。當地雨季是6月至9月,雨季後通常以當地流行的四角吊具誘捕可得種類多,數量亦多的漁獲,其中以各種鯉科佔大宗,但以糯鰻的保種價值最高,大學教授指導村民積極蓄養外,藉由FAO生態計畫之推動廣加訓練當地村民保育工作,以期帶動印度其他地區。
當天下午8th AFF會舉行開幕典禮,共有來自33國700多位與會者發表論文及參加會員大會,其中大部分是AFS學會會員,小部分為印度分會各地會員、大學生。印度重視水產研發,各階層政府均設有相關部門,其與印度海岸線長,經濟海域大,淡水流域廣有密切關係;贊助的機構有海洋產品外銷署、農業研究委員會、亞洲水產學會印度分會、生物技術署、漁牧署、科學與技術署、環境與森林部,可見此一國際會議深受重視。此次研討會主題是亞洲的漁業與水產養殖的策略展望(Fisheries and Aquaculture: Strategic Outlook for Asia)。亞洲對世界漁業及水產養殖的貢獻一直就很重大而且比重繼續上升。然而整個水產業卻遭遇到困難,其原因包括:捕撈漁業產量停滯,漁撈成本增加,獲利率降低,全球漁撈能力過賸、生物歧異度降低,污染、環境惡化,重要棲息地的損失,家計性漁撈加工廠和貿易商邊緣化,飼料成本增加,養殖的操作成本高,魚病、種魚的管理難,部分生產力低,市場的動盪等。在這種景況下,亞洲地區的開發中國家因為數百萬的人口依賴水產業維生而存在著高風險。水產科學家有不可推諉的責任來接受這些挑戰,經由策略及先前的研究來介入這些議題以便確定整體水產具有長期的永續力而且促使漁業及水產養殖成為有高報酬率、環境和諧、社會可接受及經濟上可獲利的產業。開幕典禮除了邀請代表當場致詞外,並由現任會長Dr、Chan-Lui Lee頒發感謝狀給理事們,包括我國蕭錫延教授、陳宏遠教授。作者之一則獲頒Merit Award之證書和獎牌,此一獎項榮耀應與來自台灣之全體會員、二任前會長和歷屆理事們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