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垵漁港屬第三類漁港,位於西嶼鄉外垵村,距馬公約 40 公里, 面向朝南, 因外無地形遮蔽,受颱風波浪影響極大,於民國45 年由漁業局補助經費, 興建防波堤兼碼頭 60 公尺, 又於 48年再延長 36 公尺,70 年間由省府專案補助, 並列入第一期漁港建設方案內修建防波堤兼碼頭 202 公尺,防波堤 48 公尺, 西防波堤兼碼頭 30 公尺,東碼頭 81 公尺, 浚挖泊地 2.8 公頃,填築新生地 1.6 公頃。 本港因位於西嶼最南端,接近漁場,漁船甚多,擴建後雖已具規模,但港內泊地,遇颱風湧浪侵襲時,仍無法穩靜,為保障漁船停泊安全,「第二期台灣地區漁港建設方案」中撥款 3800 萬元並配合基層建設經費, 延建防波堤 162 公尺、修建碼頭 100 公尺並擴挖泊地, 完成後對於港內水域穩靜之改善及漁船停泊安全,成效頗佳。
「第三期台灣地區漁港建設方案」為進一步改善泊地穩靜,計畫增建突堤及消波堤並完成港區泊地碼頭開發,建設漁具倉庫、漁民活動中心等陸上漁業設施,促進地方繁榮及漁業發展。
本港平時間或有鄰近作業漁船靠泊,颱風期間本港漁船須至赤馬避風。夏季每日有 2 ~ 3 艘遊樂船停靠。陸上漁業設施不足,漁船補給多至馬公港為之;主要漁撈方式有延繩釣、流刺網、拖網、一支釣等。漁獲除當地消費外,亦經馬公運銷。
本港附近有西台古堡一級古蹟,地形險峻,可隔海東眺馬公,南望桶盤、虎井島。西南端有漁翁島燈塔,地形為面積遼闊之草原,可遠眺澎湖內海,且初春有海豚結隊洄游,蔚為奇景。外垵漁港接近海峽洄游漁場,漁業活動能力極強,其位置扼澎湖灣南端出口,為南海離島船筏出入轉運及整補之樞紐,於旅遊旺季遊樂船進出頻繁,與虎井、桶盤聯為內海旅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