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興達漁港原名新打港,位於高雄縣二仁溪與阿公店溪出海口之間,港址原為沿岸沙洲圍成之感潮湖,其範圍包括茄萣、路竹、永安等鄉鎮之臨海水域,面積約500餘公頃。早期漁民利用天然潮口出海捕魚,而於感潮湖內避風浪,或兼養殖貝類、捕撈魚苗等,為本省歷史悠久之漁村。
1961年時,感潮湖之天然潮口發生嚴重淤塞,政府為保持內海養殖水源、四周鹽田及魚塭之用水來源,聘請中外港工專家勘查研究,1968年由農復會及有關單位資助另闢新潮口,1973年起陸續興建防波堤及碼頭工程。1976年高雄縣政府更規劃闢建近海漁業特定區,總面積約120公頃,泊地面積約25公頃,碼頭長約2,500公尺,低潮水深-2.8公尺,可容納50噸級近海漁船800餘艘,並闢有專用聯外道路,便利魚貨運銷及對外交通。1977年底近海漁業區全部完成,陸上有完善之加油、加水、加冰、魚市場、冷凍加工廠,興達近海漁港成為本省西南海岸近海漁船之主要作業基地,尤以每年冬季烏魚汛期,全省捕烏魚船大量聚集,該港成為著名之烏魚交易中心,烏魚子亦成為本地特產。
行政院農委會為舒解台灣地區遠洋漁港擁擠現象,1988年11月奉行政院核定於高雄縣興達漁港及台南市安平漁港各闢建一處遠洋漁港。興達遠洋漁港位於近海漁業區東側,計畫總面積約271公頃,泊地面積約126公頃,興建-5至-8公尺水深之碼頭5,706公尺,可供100~5,000噸級之遠洋漁船1,000艘靠泊,除必要之公共設施外,尚規劃商業區、機關、公園綠地、污水處理設施及漁業關聯工業等用地。建港工程自1991至1996年度分六期開發,於1997年11月完工,並陸續充實建設陸上設施。因為遠洋漁港環境改變,興達港區土地都市計畫也尚未通過,岸上設施不足,漁船靠泊有限,故高雄縣政府與漁業署正規劃漁業、休閒及其他經濟活動,朝向多元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