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澳漁港位於宜蘭縣蘇澳鎮東南方之蘇澳灣內;三面環山,天然地形隱蔽,因近漁場,為本省東北部歷史悠久之漁業生產基地。南方澳漁港係由三處船渠所組成。
1922年首先完成南方澳泊地及碼頭,是謂南方澳第一漁港。1955年起增闢內埤泊地至48年完成,是謂南方澳第二漁港。1965年為地方運輸需要,由基隆港務局投資,於南方澳泊地北側興建小型商港一處,計畫供3,000噸級以內之小型貨輪作為環島航運使用。1975年起蘇澳商港開始大規模施工,小型商港改建為工作船泊地,1983年6月蘇澳商港完成,為地方發展漁業需要,1984年基隆港務局將原小型商港船渠撥交宜蘭縣政府,供漁業使用,是謂南方澳第三漁港。
七十年代時由於漁業發展迅速,漁船劇增且大型化,而該港設施大多為早年所建,碼頭老舊、水深不足,影響漁船泊靠並危及緊臨之拍賣場安全。經前台灣省漁業局及宜蘭縣政府研擬整建計畫,列入「第二期台灣地區漁港建設方案」中,全面改建老舊碼頭並浚深泊地,自1988年度至1993年度分六期施工,第一以及第二漁港泊地由原來之-1.8公尺加深為-3.0公尺;第三漁港改建原有水深-4.0至-6.0公尺之碼頭,可停泊2,000噸級遠洋漁船,整建完成後,合計該港泊地面積約16.8公頃,碼頭三千餘公尺,目前為本省東北部及宜蘭縣最具規模的漁港。
該港陸域部分由於受限於地形及港區範圍無法突破,造成陸上公共設施建設相形不足,1995年在原有南興安檢所北側水域增建碼頭及填築新生地約1.15公頃即南興碼頭,作為安檢碼頭及漁業設施用地。該漁港平時漁船眾多,設籍漁船已達1,014艘,超出該港正常容量甚多。港內漁船停泊甚為擁擠,平時即影響卸魚補給等作業。每逢颱風期或惡劣天候,附近海域作業之漁船,更湧進避風,漁船擠滿泊地,須商借蘇澳港部分碼頭應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