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倉漁港屬第四類漁港,位於澎湖縣白沙鄉大倉村,大倉島之西側,民國 54 年由天主教會補助糧食,縣府補助材料及技術工資,由鄉公所發動民眾修建而成,可供附近作業漁船臨時避風補給之用。 70 ~ 74 年由縣政府動用離島計畫經費分三期興建防波堤367 公尺,岸壁 20 公尺,經費 1,147 萬餘元。 目前計有泊地約1.6 公頃,碼頭 532 公尺,防波堤 428 公尺。
本漁港因位於澎湖灣內之大倉島西側,為馬公、白沙、西嶼三島之中點,港口向東南,東北季風影響較小,大倉島對外交通及漁船停泊均利用本港, 出海航道約需 500 公尺始可達不受潮汐影響深度。
漁撈方式以焚寄網為主,其餘尚有流刺網、單拖、一支釣等,港區附近有水產養殖活動,以石斑等高經濟價值魚種為主。漁產除當地消費外,多經馬公運銷。
大倉漁港位於澎湖灣內海中心,為內海岸作業漁船休憩運補基地及澎湖灣旅遊中途站,大倉嶼四周袋狀石滬環列,東北二側有陡峻斷崖,且區內有少數之白色沙灘海岸,可據此發展石滬捕魚、船釣、磯釣及水上活動。大退潮時,大倉與城前間淺海灘顯露,可涉足其間往來,為大倉島重要觀光資源。
近年來跨海大橋整修工程,以築路堤代替舊有橋墩,僅留少數橋孔供漲退潮,因此欲往北海船筏須繞道漁翁島,影響北海旅遊系統之發展。澎湖灣水域寬廣,適合發展海上旅遊,經由漁業、交通、觀光互動關係,以大倉島為中繼站,積極開發規劃漁業相關遊憩活動,將使本港更趨繁榮。